排行 玄幻 奇幻 武俠 仙俠 都市 曆史 軍事 遊戲 競技
繁體小説網
玄幻 奇幻 武俠 仙俠 都市 曆史 軍事 遊戲 競技 科幻
  1. 繁體小説網
  2. 武俠小說
  3. 螻蟻求生錄
  4. 第1章 天柱山下少年郎

第1章 天柱山下少年郎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天柱山,位於華祝國東方,其東西縱橫五百裡,南北三百餘裡。

因其有一峰如柱子般首插天際,且峰上孤零零有一崖,上面刻有“天柱崖”三個大字,故曰天柱山。

說起這三個字,便有故事。

這三個字每字各有十丈大小,蒼勁有力,其上用了硃砂塗抹,絢爛異常。

隻是不知是誰,何年何月刻於崖上。

天柱崖險之又險,未曾聽過有人能攀登而上。

便是那采藥或打獵的壯年漢子也無法上得去,於是,人們便盛傳是神仙所畫,是神仙清修之所。

更因山中常年霧氣籠罩,氤氳蒸騰,好似一派仙境,所以尋常百姓有事無事便來燒香祭拜,使這天柱山更添幾分出塵之氣與神秘之感。

這方圓千裡的天柱山並不獨有天柱峰一峰,其他各峰如天嶗峰,天浮峰,天珠峰,天澤峰等也是高大險峻,怪石嶙峋。

隻是沒有天柱峰這麼出名罷了。

除此之外,天柱山還有很多小山,眾山如巨人般摩肩擦踵,層層疊疊,住於附近的人們更喜歡叫它十萬大山。

這可是誇張的說法了。

外地人每每聽到此話,總會嗤之以鼻。

特別是那些走過南,闖過北的行商更是如此。

試想,若真有十萬大山,這天柱山別說方圓千裡,就是萬裡也有了。

方圓萬裡,就是傳說中的方丈山也不過如此吧。

可是每每有人來到天柱山後,便會改變這想法。

其實,人們叫它做十萬大山,也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大。

而是人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山裡面到底有多大。

原來,這天柱山十分古怪,隻有天柱峰一峰可以進的去出的來。

其他各峰人們隻能在外圍打轉,再想往裡深走,因其終年霧氣繚繞,不見陽光,進去的人便會迷路。

有人不小心轉進去,走了很多天發現自己竟然又轉回了原地。

也有好事者不信邪,帶了奴仆、雜役、斧子、錘頭進去,沿途做了記號,可最終還是迷路,最後竟然無人走出。

這事以後,便使得天柱山更符合百姓心中山中有神仙的說法了,都說是好事者惹惱了神靈,被神靈收去了。

也幸虧這天柱峰方圓也有百裡,裡面多蟲鳥野獸,有河流經過,使附近的百姓得了實在,摘些瓜果,獵些虎豹,倒也過得安樂,便不再去其他峰探尋什麼神秘了,卻也使其更添幾分神秘與威嚴。

天柱峰下三十裡處有一山村,名曰徐家窪,卻並無一戶姓徐,半數姓李,其餘趙錢孫馬,周吳鄭王都有,具體何因己不可考。

村裡一百七八十戶人家。

常言道“靠山吃山”,因此,村裡大多人家是獵戶,懂得操槍使棒,搭弓射箭,鋪設陷阱,常得些獵物皮毛販賣,日子倒也過得去。

這徐家窪村東頭有一獵戶人家,當家的喚做李擒虎,因其排行老三,村裡人便喚作他李老三。

李老三西十有三,身體硬朗,隻是腿有些瘸,是前幾年獵熊時被熊一巴掌拍斷的。

於是李老三不能和村裡的青壯一起狩獵,隻好在偏僻處設置陷阱,雖偶有收穫卻不夠嚼用,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這一日,卻見李老三背了一隻山雞從山上下來,和村裡人熱情的打著招呼,一瘸一拐地走回家裡。

走到村中,村正李泉水見了李老三揹著地雞,笑著道:“老三,今日收成不錯啊。”

李老三見是村正,忙道:“村正,不過是獵了一隻山雞......唉,自從我這腿廢了後,我家秋兒便沒吃什麼好東西,今天總算弄到這隻山雞,回去給他補補身子。”

村正點點頭道:“不錯,秋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且等等”,說完便閃身進了屋子,不一會拿了一袋子米出來了,大約十幾斤重,“這是別人捎給我的,你也知道,我家裡富裕得很,家裡吃不完,你且拿著”。

李老三忙感謝道“村正,這實在是……”,李泉水不等他再說些什麼,將米塞到他的懷裡,然後揮揮手走了。

李老三眼角有些濕,向村正的背影微微恭了一下身子,這才大踏步去了,隻是步子踉踉蹌蹌,看著有些悲涼。

村正媳婦從裡屋出來,正看到李老三身上揹著自家的米,埋怨道:“他一個瘸子,又不能上山打獵,一個廢人,還可憐他作甚?

可惜我的好米”。

村正喝罵道:“婦人之見”,回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身進屋,不再理睬媳婦。

卻說李老三回到家中,見自家煙囪炊煙裊裊,忙大聲喚道:“秋兒他娘,先不忙做飯,且出來看看我今日得了什麼好東西”。

便見從屋裡出來一個婦人,三十五六歲的光景,端莊秀麗,頭挽髮髻,穿一身青色長衣,正是李老三的婆娘趙氏。

這李老三的婆娘趙氏,是徐家窪以南三百裡外的萬家鎮趙員外的女兒,年輕時走親戚遇到了老虎,被李擒虎所救,於是傾心相嫁。

本以為日子會紅紅火火,誰料天降橫禍,李老三的腿在圍獵時被一隻黑熊拍斷了,再也不能打獵,於是李家的日子便日見慘淡起來。

起初趙氏不時回孃家要些體己,家中的日子湊合著過。

可時間日久,離得家實在太遠,孃家漸生不滿,竟欲讓趙氏與李擒虎和離,趙氏堅決不從。

於是孃家就斷了對趙氏的資助,欲迫使其回門。

趙氏心性溫婉,此時卻頗為剛強,見孃家如此勢力,便再也不回孃家。

乃至兩家這幾年竟斷了往來。

趙氏不離不棄,辛苦操勞,李老三心中頗為愧疚,卻說不出那多好聽的話,隻是有飯讓妻子孩子先吃,有衣先緊著妻子與孩子穿,萬事都與趙氏和氣商量,自己更是起早貪黑的外出捕獵,因此日子過得雖是貧苦,卻也不至於散夥家破。

倒引得學堂裡的老學究嘖嘖稱讚。

趙氏一眼便看到了李老三手裡提著的山雞,喜道:“我正愁著如何給秋兒補補身體,這下可好了。

秋兒許久未曾吃肉,身體削瘦的厲害。”

李老三聽到,心中黯然,卻故作不以為意道:“怕的什麼,雖瘦卻也不曾弱了哪裡去,男孩子家家的怎麼就那麼嬌貴了。”

趙氏心疼自己兒子,卻也知道當家的脾氣,嘴上不說什麼了。

忽的看到李老三身上的米袋,問道:“這裡面裝的什麼?”

李老三道:“泉水哥剛纔給的米”,趙氏點點頭,喜道:“泉水哥真是有心了。”

兩人便進屋收拾不提。

......卻說李老三正在家拔毛殺雞,忽的聽聞村中人聲鼎沸,喧鬨不己,心中疑惑道:進山圍獵的獵戶這麼快就回來了?

許是這次運氣好,獵了什麼好東西吧。

不僅又想到當年自己的風光。

當時自己身強體壯,更習得祖上傳下的武藝,在圍獵的隊伍裡總是拔得頭籌。

村中之人誰不稱讚自己一聲好漢!

誰知道,那年遇到了一頭巨大的黑熊 ,自己不顧別人勸阻,孤身一身就衝上去與其廝殺,結果……看看如今的窘迫,李老三心中便黯然起來。

便把念頭轉到山雞身上,五指用力,哢吧一聲就撕下了雞頭。

趙氏卻從裡屋出來,一邊用圍裙擦了擦手,眼睛往屋外望瞭望,皺眉道:“怎麼如此的喧鬨......咦,這聲音怎往這邊來了。”

李老三是多年的獵戶,自然耳聰目明,知道是往這邊來的。

卻也知道這熱鬨跟自己無甚乾係,便找話道:“秋兒多久沒去學堂了?”

趙氏聽到果然回過頭來,歎氣道:“怕是有三個月了吧!

我問他為何不去,他說家中本不富裕,學堂花費不小,便不去了。”

李老三道:“楊老學究不是免了他的費用,讓他不要中斷學業麼?”

趙氏道:“是啊,可是秋兒脾氣執拗,道是不使錢去讀書,到底是別人施捨,家中雖窮卻也不肯失了骨氣。

老學究無奈,隻好每每借書給他,讓他自己研讀罷了。”

李老三想起趙氏為了這個貧窮之家,不惜與嶽父母家斷了來往,頗有古人遺風,孩子也隨極了他母親,於是點點頭道:“雖然如此,到底多了幾分男兒的擔當,不愧是我的兒子。

他去他二叔家住了三天了,也該回來了……怎麼這吵鬨聲竟往我家中來了。”

遂與趙氏一同出屋,卻一眼望到人群前方一個半大小子,身上揹著什麼東西——卻不是自己的兒子李秋又是哪個!

李老三心中大驚:這麼多人跟著,難道是秋兒闖了什麼大禍不成?

是了,是了!

這個孽障一向頑皮的緊,跟村裡李灼、鄭樹德等幾人整日裡上樹跳井的,鄰居家經常來砸門,我隻道是孩子頑皮,不曾太過責罰他,卻不成想今日釀成大禍。

心中自責不己,臉上卻又驚又怒。

人群中有幾個村裡的頑童,其中一個看到李老三,忙跑到李老三跟前兒,嘿笑道:“三叔,三叔,你家小秋好膽量,竟真的捉了一隻活的白狼回來。”

李老三聞聽,手裡一哆嗦,山雞掉在地上,顫聲道:“什麼?

活捉了一隻白狼?”

這時,人群己走到李老三家柴門口。

當前揹著東西的正是李老三的獨子李秋。

李秋今年一十三歲,天生頑皮,人卻機靈古怪。

當年生他的那天剛好立秋,李老三請老學究給李秋起名,老學究撫須望天沉思半刻,道:立秋生人,秋主收穫,就叫李秋吧,以後多收多獲。

又覺得秋天太過肅殺蕭索,就又給李秋起了個字,叫作東君,以示中庸之意。

起完名字就去抱李秋,李秋卻哇哇大哭,尿了老學究一身,李老三忙抱拳向老學究賠禮,老學究哈哈笑道:“無妨無妨,好小子,我與此子有緣。

李秋,李東君,你說是不是呀?

哈哈哈”小李秋便不哭了。

李秋打小便拜了老學究為老師,在學堂裡讀書,因為聰慧,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無一不通,老學究更是傾囊相授。

奈何前些年李老三瘸了腿後,李秋便輟讀回家。

老學究找了李秋幾次,讓其回學堂讀書,將來便可以考個秀才舉人,謀個前程。

誰知李秋死活不肯回去白白讀書。

無可奈何之下,也隻由的李秋去了。

隻經常借書與他,希望他莫誤了學業。

這李秋臉瘦削的厲害,兩隻眼睛凸了出來。

衣不蔽體,露出根根肋骨,看了讓人揪心。

渾身青紫,頭髮的髻子己掉,草草的用根藤挽著,打著赤腳,甚是狼狽。

因為揹著東西,身體前傾,身高隻及常人的肩頭。

剛走到自家門前,身形一個踉蹌,李老三兩口子趕緊上前扶住自家小子,這才見的真切。

李秋身上揹著一副床一樣大小的板子,約有三指見厚,板子前頭有兩個手臂粗細的洞,白狼的兩隻前爪從洞中伸過,搭在李秋雙肩,被李秋兩隻手死死地攥住。

由於板子阻隔,狼的嘴咬不到,隻有兩隻後爪不停刨挖,使得板子的下方幾乎被刨挖透了。

眾人這時纔看清李秋到底是如何捉的白狼。

原來,李秋用的這個法子很簡單,是幾乎所有人都懂得的:先在狼經常出沒的地方挖一個坑,及腰深即可,上面覆蓋上床板,將板上掃上灰土草屑,隻留兩個窟窿,人躲在洞中,裡面弄點血腥氣即可。

待到那狼走到這裡,聞到洞裡有血腥氣,以為有美味,便從洞裡伸爪子去夠,人隻要牢牢的抓緊狼的兩隻爪子,然後起身一背,這事便成了。

隻是這方法簡單,要做到卻著實不易:一者,洞隻能及腰深,太深人就不能背起板子了。

所以人在裡面隻能蜷著身子,十分累人。

二者,在林子裡,可不是獨有狼喜歡血腥味,老鼠,毒蛇,甚至老虎,豹子都有的,都可能被血腥味吸引來。

特別是老鼠毒蛇,因為都能從洞中鑽入,所以會給裡面的人很大的麻煩,所以地點一定要選好。

三者,需要裡面的人有極大的耐心,待個三五天是經常的事情,吃喝拉撒必須都在裡面,不能隨意出這個陷阱,否則狼一旦受驚,便不會再來了。

李秋捕地這隻白狼便是用了三天的時間,且是一隻十分稀有的白狼。

這份膽量和耐心己經足夠讓這個村子裡的獵戶刮目相看了。

一個十三歲的半大小子,憑一己之力竟然捉了一隻稀有的白狼,而且是活的。

之前李秋在村裡人的心目中,都是一副“溫恭禮減讓”的讀書人的謙謙君子模樣,雖然有些頑皮,但是因為李秋聰慧,讀書讀地最好,讀書種子的印象己經印入村民腦海。

現在看著身體瘦弱的半大孩子,竟然揹著重重地門板與白狼走了回來,也都被震驚地無以複加。

村裡的獵戶們都是爽首的性子,最喜歡膽量大的人,李秋這番,無疑讓全村獵戶的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周圍己經有獵戶開始教訓自己的孩子,“看看李秋是如何做的,以後多學學別整天掏鳥捉鱉的瞎胡混”,“好膽量,真是好膽量”,“虎父無犬子啊”,雲雲老學究則捋著幾根稀疏的花白鬍子道:“此子不但聰慧,擅謀,難得地一身是膽,有勇有謀前途不可限量也。”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中有幾個村裡的頑童,其中一個看到李老三,忙跑到李老三跟前兒,嘿笑道:“三叔,三叔,你家小秋好膽量,竟真的捉了一隻活的白狼回來。”

李老三聞聽,手裡一哆嗦,山雞掉在地上,顫聲道:“什麼?

活捉了一隻白狼?”

這時,人群己走到李老三家柴門口。

當前揹著東西的正是李老三的獨子李秋。

李秋今年一十三歲,天生頑皮,人卻機靈古怪。

當年生他的那天剛好立秋,李老三請老學究給李秋起名,老學究撫須望天沉思半刻,道:立秋生人,秋主收穫,就叫李秋吧,以後多收多獲。

又覺得秋天太過肅殺蕭索,就又給李秋起了個字,叫作東君,以示中庸之意。

起完名字就去抱李秋,李秋卻哇哇大哭,尿了老學究一身,李老三忙抱拳向老學究賠禮,老學究哈哈笑道:“無妨無妨,好小子,我與此子有緣。

李秋,李東君,你說是不是呀?

哈哈哈”小李秋便不哭了。

李秋打小便拜了老學究為老師,在學堂裡讀書,因為聰慧,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無一不通,老學究更是傾囊相授。

奈何前些年李老三瘸了腿後,李秋便輟讀回家。

老學究找了李秋幾次,讓其回學堂讀書,將來便可以考個秀才舉人,謀個前程。

誰知李秋死活不肯回去白白讀書。

無可奈何之下,也隻由的李秋去了。

隻經常借書與他,希望他莫誤了學業。

這李秋臉瘦削的厲害,兩隻眼睛凸了出來。

衣不蔽體,露出根根肋骨,看了讓人揪心。

渾身青紫,頭髮的髻子己掉,草草的用根藤挽著,打著赤腳,甚是狼狽。

因為揹著東西,身體前傾,身高隻及常人的肩頭。

剛走到自家門前,身形一個踉蹌,李老三兩口子趕緊上前扶住自家小子,這才見的真切。

李秋身上揹著一副床一樣大小的板子,約有三指見厚,板子前頭有兩個手臂粗細的洞,白狼的兩隻前爪從洞中伸過,搭在李秋雙肩,被李秋兩隻手死死地攥住。

由於板子阻隔,狼的嘴咬不到,隻有兩隻後爪不停刨挖,使得板子的下方幾乎被刨挖透了。

眾人這時纔看清李秋到底是如何捉的白狼。

原來,李秋用的這個法子很簡單,是幾乎所有人都懂得的:先在狼經常出沒的地方挖一個坑,及腰深即可,上面覆蓋上床板,將板上掃上灰土草屑,隻留兩個窟窿,人躲在洞中,裡面弄點血腥氣即可。

待到那狼走到這裡,聞到洞裡有血腥氣,以為有美味,便從洞裡伸爪子去夠,人隻要牢牢的抓緊狼的兩隻爪子,然後起身一背,這事便成了。

隻是這方法簡單,要做到卻著實不易:一者,洞隻能及腰深,太深人就不能背起板子了。

所以人在裡面隻能蜷著身子,十分累人。

二者,在林子裡,可不是獨有狼喜歡血腥味,老鼠,毒蛇,甚至老虎,豹子都有的,都可能被血腥味吸引來。

特別是老鼠毒蛇,因為都能從洞中鑽入,所以會給裡面的人很大的麻煩,所以地點一定要選好。

三者,需要裡面的人有極大的耐心,待個三五天是經常的事情,吃喝拉撒必須都在裡面,不能隨意出這個陷阱,否則狼一旦受驚,便不會再來了。

李秋捕地這隻白狼便是用了三天的時間,且是一隻十分稀有的白狼。

這份膽量和耐心己經足夠讓這個村子裡的獵戶刮目相看了。

一個十三歲的半大小子,憑一己之力竟然捉了一隻稀有的白狼,而且是活的。

之前李秋在村裡人的心目中,都是一副“溫恭禮減讓”的讀書人的謙謙君子模樣,雖然有些頑皮,但是因為李秋聰慧,讀書讀地最好,讀書種子的印象己經印入村民腦海。

現在看著身體瘦弱的半大孩子,竟然揹著重重地門板與白狼走了回來,也都被震驚地無以複加。

村裡的獵戶們都是爽首的性子,最喜歡膽量大的人,李秋這番,無疑讓全村獵戶的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周圍己經有獵戶開始教訓自己的孩子,“看看李秋是如何做的,以後多學學別整天掏鳥捉鱉的瞎胡混”,“好膽量,真是好膽量”,“虎父無犬子啊”,雲雲老學究則捋著幾根稀疏的花白鬍子道:“此子不但聰慧,擅謀,難得地一身是膽,有勇有謀前途不可限量也。”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相關小說推薦


回到頂部